1. 入馆需持有什么证件?
答:读者应凭本人图书借阅证入馆。
2. 在哪里办理图书借阅证?怎样办理?
答:图书馆技术部(图书馆二楼)负责图书借阅证的办理、挂失补办、注销。新生开学时以集体为单位填表、贴相片,收齐后交图书馆技术部,一个星期后领取。
3. 遗失借书证怎么办?
答:读者遗失借书证后,应立即到图书馆办理挂失手续(以避免他人冒名借书,损害您的权益)。借阅证找到后,凭借阅证及工作证(学生证)到办证处解除挂失手续。需重新补办的按“证卡管理”相关规定办理。
4. 可以使用别人的借书证借书吗?
答:借书证是读者借阅图书、查阅资料的有效证件,仅限本人使用。
5. 图书过期为什么要罚款?
答:实行图书过期罚款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图书的正常流通,以维护广大读者的利益。图书的过期罚款和遗失赔款均按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充抵图书经费。
6. 因公出差而造成图书过期,可以免除罚款吗?
答:不可以。任何原因造成的图书过期都将影响图书的流通和读者的利用。为避免个人经济损失,请在出差前查看个人借阅记录,及时办理归还或续借手续,也可委托他人代为还书。如遇不可预见事件而造成的图书过期,图书馆将视具体问题酌情处理。
7.允许读者在还一本书的同时又马上将其借出吗?
答:为保障全体读者的利益,归还的图书在工作人员重新上架之后才可以出借。
8.发现借书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怎么办?
答:出现个人借书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请联系图书馆流通部。
9. 怎样知道个人借书情况和还书期限?
答:读者可通过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终端查询个人借书情况。在图书馆主页进入“读者服务”栏目下点击“读者登录”,输入姓名或借书证号可以看到本人所借图书的索书号、书名、还书日期。
10. 图书过期为什么要罚款?
答:实行图书过期罚款制度的目的是为维护大多数读者的利益,保障图书的正常流通。图书过期罚款和图书遗失赔款均按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11. 读者的借书数量、册数及期限如何?
答:中专生可借图书1册,借期15天;专科生可借图书2册,借期15天;本科生可借图书3册,借期15天;教职工可借图书5本,借期30天。读者按本人可借册数的规定借阅图书,超期一天罚款0.10元。图书被污损、涂写,一律按书价的1-2倍赔偿;损坏图书条形码者,每张条形码赔偿1.00元。丢失中文图书,书价在2.00元以下按10倍偿;在2.00元以上一律按书价的5倍赔偿;如果购得同种书作赔偿者,还须另交条形码和图书加工费2.00元。
12. 如果我的书在节假日到期怎么办?
答:还书期限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应在节假日后第一天归还,还书期限如在寒、暑假内,可延至开学后两周内归还,到期不还者,按超期对待。
13. 图书超期怎么处罚?
答:图书到期不还,每逾期一天,每册书收取滞还金0.1元,请读者注意借期,按时还书。
14. 发现借书记录和实际情况不符,怎么办?
答:出现个人借书记录和实际不符的情况,请与图书馆联系。
15. 我校图书馆提供哪些数字资源?
答:目前图书馆拥有以下中文电子资源:
1、电子图书
2、CNKI系列数据库
3、图书配套光盘数据资源
4、视频数字资源
16.图书馆主页上的试用数据库有什么利用价值?
答:每个数据库涉及到的学科领域各有侧重,读者可以利用免费试用的机会多加利用。在检索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该试用数据库有哪些利用价值或存在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图书馆反映,如有可能图书馆可以考虑购买或联系解决有关问题。
17. 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怎样阅读呢?
答:图书馆引进了清华同同方公司中开发的电子图书,读者可以进入图书馆网页,点击主页上的“数字资源”下的“电子图书”或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阅览。阅读步骤为: (1)下载阅读软件;(3)选择所需电子图书,在线阅读或下载。
18.数据库检索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答:1)选择数据库:
选择数据库,一是要看是否易于获取原文,二是要根据课题的文献需要量,三是要看数据库的收录年限。
2)选择检索途径:
数据库所设检索途径多少不一,较为常用的有:
(1)分类:利用分类名和分类号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该类目所有文章。检索特征:全。
(2)题名:利用篇名中的字、词或部分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篇名中包含该字该词或该部分的所有文章。检索特征:准。
(3)主题/关键词:利用反映文献内容的主题词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包含该主题词(关键词)的所有文章。检索特征:全。
(4)作者:利用作者姓名进行检索(全称或单字)。 检索结果:该作者的所有文章。
(5)出处:利用原文献的刊载处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该刊载处刊登的所有文章。
(6)全文关键词:利用文献题名和正文中的关键词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正文和标题中包含该关键词的所有文章(全文数据库设置)。检索特征:全;有一定的误检率。
(7)全文自由词(任意词):利用任意字或词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包含任意字或词的所有文章(全文数据库设置)。检索特征:全;误检率高;注意使用特征字词。
(8)年份检索:利用年份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该年份发表的所有文章;不单独使用。检索特征:新;具有针对性和限制性。
3)选择检索词:
在准确理解检索课题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能够确切反映课题内容的主题词,并选择出合适的检索词(关键词)。选择检索词应注意选择同义词和相关词,并适当控制检索词的内涵和外延。
4)键入检索词,选择逻辑算符。检索时要根据课题的需要,及时调节检索词之间的数量关系及逻辑组配关系。
5)执行检索。
6)结果处理。选择输出格式,打印或存盘。
19.数据库检索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布尔检索法是数据库检索的基本方法,是用逻辑或(+、OR)、逻辑与(×、AND)、逻辑非(-、NOT)等算符在数据库中对相关文献的定性选择的方法。
① 逻辑或(+、OR ):用来组配相同概念的词,数据库的文献中凡含有A或者B检索词或者同时含有检索词A和B的文献均为命中文献。 组配方式:A+B,表示检索含有A词,或含有B词,或同时包含A、B两词的文章。 作用:放宽提问范围,增加检索结果,起扩检作用,提高查全率。
② 逻辑与(*、AND):检索时,数据库中同时含有检索词A和检索词B的文献才是命中文献。 组配方式:A×B,表示检索必须同时含有A、 B两词的文章。 作用:增加限制条件,即增加检索的专指性, 以缩小提问范围,减少文献输出量,提高检准率。
③ 逻辑非(-、NOT):数据库中凡含有检索词A而不要检索词B的文献,为命中文献。是用来检索中排除某些词的。 组配方式:A-B,表示检索出含有A词而不含有B 词的文章。 作用:逻辑非用于排除不希望出现的检索词,它和"*"的作用相似,能够缩小命中文献范围,增强检索的准确性。
20. 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
答:图书馆网站为读者提供了本馆电子资源的检索口,读者只需进入图书馆网站,点击相应的数据库链接点即可进入数据库检索界面。校园网上用户可利用校园网上任一台计算机通过图书馆主页直接访问这些数据库,也可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进行检索。
21.在本馆找不到的期刊,能从网上查到国内哪里有收藏的线索吗?
答:可以。请查询图书馆主页下的“数字资源“下的“CNKI系列数据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根据题名、刊名等检索途径进行检索。
22.电子期刊全文下载后,为什么有的打不开?
答:国内的各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专用浏览器。如要浏览中国期刊网全文,必须安装CAJ专用浏览器;浏览本馆电子资源或试用数据库全文,则需要“acrobat reader”阅读器阅读或其他相关软件。读者可以登录图书馆网页后到“数字资源”栏下的“CNKI系列数据库”平台上免费下载。
23.怎样查询图书馆收藏的图书?
答:通过图书馆主页“读者服务”下的“馆藏查询”,通过“书名、著者、分类、主题、索书号、ISBN号”等方式查询馆藏图书。过程为:选择检索方式--输入“检索词”—检索。
24. 图书馆主页的网址是什么?
答:图书馆主页的网址是http://lib.hbxtzy.com。通过图书馆主页,读者不仅可以对图书馆购置的众多的电子数据库资源进行检索查询,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而且可以了解最新信息通报、进行馆藏文献查寻、反映意见和需求。
25. 如何咨询图书馆的有关问题?
答:图书馆的任何一名馆员都可随时为您提供帮助。图书馆信息咨询台是专门为读者提供咨询的地方。
26.图书馆图书如何分类?
答: 我馆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类分文献,并依《中图法》分类体系组织和揭示馆藏文献,为读者按学科大类检索书刊的途径。
中图法基本大类 :
*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B 哲学、宗教 * C 社会科学总论
* D 政治、法律 * E 军事
* F 经济 *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H 语言文字 * I 文学
* J 艺术 * K 历史、地理
* N 自然科学总论 *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 Q 生物科学
* R 医药、卫生 * S 农业科学
* T 工业技术 * U 交通运输
* V 航空航天 *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Z 综合性图书
27. 读者进入图书馆后怎样检索书目和查寻读者借阅信息?
答:图书馆二楼流通大厅提供了专用的图书检索机,方便读者检索。读者也可以到任意一台可以登录图书馆主页的计算机上进入图书馆主页后,进入“读者服务”下的“馆藏查询”进行检索。
28. 怎样知道图书馆最近入藏了那些新书?
答:所有师生均可通过图书馆主页上的”读者服务“下的“新书通报”,了解最新入藏的新书目录及其情况。
29. 图书馆有上网的地方吗?
答:可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上网。为读者提供网络浏览,视频点播,数据库检索,收发电子邮件等服务。
30.在哪里可以找到旧期刊?
答:在过刊借阅室。
31.不熟悉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如何获得帮助?
答:您可随时从电子阅览室或值班人员那里获得帮助。